发布时间:2021-01-24 08:13:39 阅读量:35030 作者:川善
相对于处方药而言,非处方药有较高的安全性,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生活中的辐射物。然而,专家指出,有些非处方药在少数人身上也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,有时甚至能引起死亡。所以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,不能随便增加剂量或增加服用次数,改变用药方法或用药途径。
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丁丽霞呼吁,大家在用药时候勿轻信广告、勿偏听谣传,服药遵医嘱、细看说明书。
保健食品当药吃
进入老龄化社会后,人们对保健养生日益关注。有些老年人尤其是慢性疾病患者担心长期服药有毒副作用,又求健康心切,误认为保健食品对疾病有直接疗效,拿保健食品当药品服用。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强调,保健食品不是药品,没有临床治疗作用,不能代替药品。
多种药物叠加用
很多人认为生病了多吃几种药,作用会更强,疗效会更好,病好得会更快。宣武医院药剂科闫素英指出,能单一用药就不要叠加使用,不必要的叠加使用会带来不良反应,尤其是滥用抗生素问题。在选购药品时,消费者应识别药品的通用名,判断该药的成分,以免买错药或重复用药,导致严重后果。
随意调换药剂量
很多高血压患者不按医生处方用药、不规律用药。平时不吃药,出现头晕、头痛等症状后才服药,症状一消失又马上停药,殊不知这种做法非常危险。专家指出,突然加量或换服其他降压药物,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变大,忽高忽低的血压,反而会增加中风、心肌梗塞、肾损害等风险,使病情加重。
盲目信非处方药生活中的辐射物
长期服用同种药
除了麻醉类止痛药物外,生活中一些常见药品如长期服用,也会让人在身体与心理上形成依赖。如常用的镇咳药复方甘草片由于组成物中包括阿片,久服可能上瘾,一般最多连续服用五天必须停药。在服药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处方或药品说明书来服用,不要反复加量服用,以免导致成瘾。
中药认识太片面
很多人认为中药安全、没有副作用,甚至能“有病治病,无病健身”。专家指出,日常生活中,不少擅购中药治病、保健的人本身多缺乏足够的医学常识,易因辨证不准、重复用药、超量滥用引起不良反应,甚至导致病症加重,特别是有基础病的患者以及老人、小孩和孕妇,服用不慎更容易伤身。
吃药送服用饮料
口服用药应该用白开水送服,但随手用咖啡、果汁、牛奶等饮料送服药物的现象也十分普遍。
专家提示,解热镇痛类感冒药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,而咖啡中的咖啡因则更会刺激胃酸分泌,加重布洛芬对胃黏膜的副作用。此外,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钙离子,可能与某些药物结合而影响药物的吸收。
发烧擅用抗菌药
很多人感冒发烧时都会自行使用抗菌药物。专家指出,发烧只是一种症状,并不是造成疾病的原因。一般感冒多由病毒引起,没有细菌感染时,用抗菌药物是没效果的。感冒一开始就服用抗菌药物,不但对治疗无益,还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。
用药提醒生活中的辐射物
儿童药品
不要随意去摆放
家庭药品存放太随意是造成儿童误服药品的主要原因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王晓玲主任提醒,家长选购儿童药品时要首选配有儿童保护盖的药品,孩子不容易打开;务必将药品存放在儿童看不到、够不着的地方,最好能锁起来。如果发现孩子吃错了药,就近就医,以免错过治疗的时机,同时要将孩子吃错的药和药瓶带上,以供医生识别,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。
老人用药
多药同用风险大
老年人往往同时患多种疾病,可能会一次服十几种药。由于老人各系统功能降低,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、分布、代谢和排泄等功能减弱,势必增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。宣武医院药剂科王育琴教授指出,老百姓不是专业人员,无论是处方药,还是买非处方药,都要咨询药店药师,用一种药能治的病就不用两种药。中国已公布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,为临床医生和大众提供了用药风险提示。
孕妇吃药
不要擅用不明药
怀孕后,不少准妈妈生病也不肯吃药,即便吃药也要减量服药,怕伤害胎儿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贾红梅强调,胎盘有屏障作用,可避免很多药物与胎儿有亲密接触。只有分子量特别小、溶脂性高、与血浆蛋白结合律较低的药物才能通过胎盘达到胎儿,因而很多药服用后不一定对胎儿有影响,但是要听医嘱,不要擅自使用。
本版采写/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
因双方争执不下,李女士遂向工商所寻求帮助。武湖工商所执法人员接到投诉后,认为该健身房不退卡理由属于霸王条款。经调解,健身房给李女士办理了退卡手续,退给李女士450元。 (通讯员刘璐 方利)
2013年,朱莉对外公布,通过基因检测发现,她从母亲那里遗传了突变的癌症基因BRCA1,患乳腺癌的几率高达87%,而她的母亲就是因为卵巢癌而早逝。为此,她进行了预防性双侧乳腺切除手术;两年后,她又手术摘掉了卵巢及输卵管。
说到破解缺氧,先来了解下正常环境下二氧化碳的含量。城市中室外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通常在400~500ppm。通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,可以发现舒适、优良的室内环境,二氧化碳的浓度最好控制在600ppm以下,这和室外二氧化碳值几乎差不多。所以,破解缺氧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和室外通风换气,引入新风。
上一篇: 宜家召回6530件沙滩椅
下一篇: 看图配钥匙成功率90%以上 传统门锁是否不再安全?